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动态 > 新闻联播

贵州关岭牛三年振兴纪实:做强牛品牌 开创致富路

日期:2019-06-24 来源:人民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6年,新增牛存栏量30000余头,新增能繁母牛13050余头,建成年产10万吨饲料加工厂两个;2017年,建设饲养100头肉牛标准化示范场30个,建设1个关岭花江肉牛交易市场数字化交易平台;2018年,建成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5个,新增保种场2个,17个与牛相关项目正式实施......在三年振兴计划下,关岭牛产业走上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成为关岭县产业发展中的一枝独秀。

  关岭牛作为我国五大名牛之一,因肉质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味道鲜美而广受欢迎。2016年,关岭立足关岭牛品种优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提出了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关岭牛“牛”起来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将关岭牛产业打造成全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三年过去了,关岭始终坚持牛产业发展提质增量,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关岭牛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正稳步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日前,记者深入关岭县花江镇前锋村养牛场、“关岭牛”产业园(屠宰场)、新铺镇岭丰村牧草种植及养牛基地等地进行采访,实地探访关岭养牛的合作模式、发展方式、养殖方式,深入挖掘关岭牛产业三年来的深刻变化。

  “种草”:荒山变“绿洲” 种出“绿产业”

  关岭县是关岭牛的中心产区,全县素来就有养牛的习惯,将关岭牛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发展以来,关岭县积极探索荒山荒坡和低产农作物用地种草新模式,让荒山变“绿洲”,筑牢饲草体系建设。

  开车沿着关岭县新铺镇岭丰村的山路前行,两旁尽是绿油油的皇竹草,绵延上千亩地,微风徐来,近6000亩皇竹草摇曳身姿,宛如碧绿色的海洋。望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无人问津的荒山。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岭丰村同样面临着石多土少困境——土地石漠化、传统农业广种薄收,村民都不愿耕种,久而久之,土地变成了荒地、庄稼亦成了杂草。怎样将荒山变成绿洲成了当地群众心心念念的事,而种植皇竹草,便是一个契机。

  2017年,在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的支持下,岭丰村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将荒地里的杂草改种皇竹草,截至目前,岭丰村种植面积近6000亩。“皇竹草保水固土能力强,石漠化治理效果明显。”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表示,截至目前,岭丰村所在的新铺镇种植皇竹草面积达到3万余亩,土地石漠化也从2016年的70%降到30%。除了石漠化治理,皇竹草作为一种高产牧草,也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据张向华介绍,皇竹草生长周期较短,一年可割4-5次,一亩地一年可产20吨草料,成熟的皇竹草加工后以每吨600元的价格售出,经济效益超过传统农作物。

  向荒山要生态、向生态要效益,在新铺等乡镇的示范带动下,种植皇竹草成为关岭县发展的重要农业产业。目前,为配合关岭牛产业发展,关岭县各个乡镇均有种植皇竹草,累计实施人工牧草种植9.3万亩,成立草业公司3家,饲料加工合作社2家,为关岭牛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保障。

  “养牛”:从散户养殖到规模化发展的转变

  由散户散养到村集体养、从农户自养到专业化管理。三年来,关岭养牛从无标准到高要求,从个体再到集体、个体共同发展,关岭牛走出了一条养殖的专业化、标准化道路。

  2016年以前,关岭县前锋村养牛大多还停留在农户散养状态,技术落后,饲草紧缺,难成规模。2016年,前锋村开始发展关岭牛养殖,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把家庭牧场、农户(散养户)集中起来,兴办养殖密集小区,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2018年5月,经村民代表讨论研究决定,前锋村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肉牛养殖,通过合作社将土地、圈舍、饲草加工机械等生产资料与企业合作,同时由企业负责开展培训,牛场管理等等工作。有了专业化的管理,前锋村的养殖业很快有了起色,村支书石鹏介绍,最高峰时,前锋村养殖场牛存栏量达到289头,肉牛达到200余头,半年产值达到30余万元。

  前锋村的经历,在关岭并不少见,从2016年开始,关岭县各个乡镇、村寨纷纷组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年来,关岭组建了102个村社合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大户161户,带动农户9404户有3.29万人,关岭牛养殖在全县多点铺开。截至目前,全县关岭牛存栏16万余头。有了规模,还得有技术。为达到养牛的专业化水准,关岭建立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兽科所、贵州大学等技术单位的合作。同时,各规模养殖场均聘请1-2位畜牧技术人员进行驻场指导服务,为关岭牛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进一步提高养殖人员的养殖管理水平。

  卢国华是关岭花江镇蓝天白云养殖场的技术工人,早晨8点,卢国华便要到养殖场指导工人喂牛,之后要在牛圈里观察,如若发现有牛生病,还要及时进行治疗,这样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晚上。“关岭牛成为我国五大名牛之一,除了其自身的品种优势外,养牛也有‘大学问’。”卢国华是养殖场的养牛达人,由于家庭原因,卢国华从小便与牛接触,14岁便开始从事养牛行业,用酒糟喂牛便是他想出来的“妙招”。卢国华表示,酒糟有助于开胃,一头成年牛的饲草配比要20斤草料、10斤酒糟,在掺上3-4斤玉米,这样喂出来的牛才长得更好。同时,每隔半月还要为牛去一次虫,继而开胃,避免因受虫而减缓牛的生长。

  据了解,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养殖业蓬勃发展。其中,建成关岭生态畜牧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1200头核心种牛场1个、冻精站1个、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5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农户自建圈舍11.93万平方米。

  “卖牛”:从“养在深闺”到远销全国的转身

  按照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关岭计划扶持成立1 个关岭牛专业营销团队,建设 30 个关岭牛牛肉直销店,建设 1 个关岭花江肉牛交易市场数字化电子交易平台,改造提升 6 个乡(镇)肉牛交易市场,为关岭牛打开市场提供平台支撑。“通过三年振兴计划,关岭牛路子越来越广。”张向华对三年来的变化深有感触。诚如其言,三年来,关岭不断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子,关岭牛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走进更多家庭的餐桌,关岭牛产业发展,正彰显其价值。“一头关岭牛的平均价格1.2万至1.5万元,通过深加工将其制作成精美的食品呈上餐桌,产值可提升至3万元。”张向华掰着指头说,关岭牛不愁卖,是关岭始终着力完善市场要求的各种体系和严格品质标准的必然结果。作为关岭牛的核心产区,关岭采取订单种养模式,直接面向味千拉面、上海左庭右院、盒马鲜生等多家国内知名餐饮品牌,建立养殖小区,并与省内外9所高职院校签订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合作协议,让关岭牛不仅养得好,同样卖得好。

  价格提升的同时,关岭也严把牛肉品质关。张向华介绍,一头关岭牛从出生到出栏需要喂养一年半左右,出栏时体重不低于700斤,这是对消费者承诺,也是对关岭牛的品牌负责。得益于此,关岭牛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数据显示,2019年关岭牛一季度出栏1.35万头,2018年,仅贵州8家门店销售关岭牛数量多达600头,备受消费者青睐。

  加工业欠缺一直是制约关岭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关岭着力补齐的短板之一。2018年,关岭县牛投公司完成对关岭牛产业园的收购,将园区屠宰场打造成全县牲畜定点屠宰及深加工主要场所。今年5月28日,全机械化、自动化的屠宰场正式屠宰运营,整条生产线以肉牛屠宰、分割加工、冰鲜肉配送为主,年屠宰率可达20万头。“三年时间,关岭牛产业从种、养、加、销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延长关岭牛加工产业链,让关岭牛不断释放经济活力。”关岭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赵宗舜说。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