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动态 > 新闻联播

安徽阜阳太和:多种模式优化粪污利用

日期:2021-06-22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安徽省太和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也是全国畜牧生产大县之一。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7200多家,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为了将畜禽生产的粪便、废水资源化利用起来,近年来,太和县积极探索实践,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治理路径,坚持全覆盖、无死角、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发展,建立并形成了养殖、种植、能源三大产业循环发展的畜禽养殖废弃物产业化运作体系。目前,全县建成国家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家,市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8家。
  为更好地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太和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规模养殖大户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研讨会,到江西新余、山东沂南和江苏南通等地考察学习国内先进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和设施设备等,通过示范带动,稳步在全县推广适宜性强、群众接受度高的资源化利用模式。
  据了解,目前太和县有家禽规模场199家,肉牛肉羊规模场158家,年产鲜鸡粪16.2万吨,年产牛羊粪便约5万吨。该县按照不同畜种、不同规模和不同清粪设施,推广不同的粪污处理模式。对于存栏5万只以上且装有履带式清粪设施的规模蛋鸡场,主推高温智能好氧发酵罐模式,存栏3-5万只的家禽规模养殖场主推异位发酵床模式和罐式发酵模式,存栏3万只以下的家禽规模养殖场主推垫料养殖模式。鸡粪罐式发酵经造粒制作的有机肥出售给蔬菜、苗木种植基地,增收增效优化环境。规模羊场由传统的地面养殖改建为高床养殖模式。规模牛场由传统的人工清粪,改建为场床一体化模式,牛羊粪经堆肥后直接作为农家肥施入农田,既增强了土壤肥力,又优化了生态环境。
  此外,目前太和县生猪规模场350家,年产粪便废水近50万吨,大量的粪污成为当地养猪场的头等难题。该县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猪舍底架网床+机械干清粪+黑膜发酵池”模式,成功解决了当地养猪场粪污处理难题。粪污经过固液分离,固态粪便装袋自然发酵,一周内出售离场,每吨能卖到200元左右;液体粪水进入黑膜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后,可作为基肥施入农田。通过这种模式,能有效避免生猪与粪便接触,减少养猪疾病的发生。同时,该模式中设置的饮水碗大幅减少用水量和污水产生量,使固液分离后的固态粪便疏松、含水量低,不易发生厌氧发酵,没有臭味。废水在双膜发酵池中厌氧发酵,没有不良气体外排,处理后的猪粪施入农田,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据悉,目前太和县投资1.4亿元建成的年处理20万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项目均已投入生产,预计年产沼气720万立方米,年发电1596万度,年产固态有机肥5万吨。太和县投资1236万元建设了3个畜禽废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年加工农用有机肥6万吨;投资6500万元建设完成全县36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任务。同时,以截污建池为配套重点,全县新增雨污分流管道设施2.1万米,干粪堆放发酵棚6.8万平方米,污水厌氧好氧发酵池26.8万立方米;新增废污处理设施1362台(套),全县700多家规模养殖场就地就近配套消纳粪污土地达82万亩;全县4个集中收集中心,年处理畜禽粪污30万吨,年加工商品有机肥11万吨。截至2020年底,太和县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8%,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