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至24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举办了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培训班。全国24个省(区、市)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部门、遗传材料制作单位和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等代表150余人参加了培训。
▲种业管理司孙好勤副司长讲话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时建忠书记讲话
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培训班上强调,实施国家级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项目,将在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丰富地方猪品种手段,完善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推动生猪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求各地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和强化项目管理等方面,扎实推进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制作
各项工作。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时建忠指出,启动国家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制作保存项目非常及时,意义重大,要求各参加单位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严格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希望各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遗传材料制作单位和国家地方猪保种场形成合力,把握时机,主动作为,把国家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好。
▲专家授课
▲培训现场
在培训班上,有关专家分别就《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工作实施方案》、国内外猪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冷冻精液和成纤维细胞制作及体细胞克隆技术、健康猪肠道菌群库建立、猪场主要疫病监测与净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讲解。江苏、江西、重庆、云南、青海等地代表汇报了典型经验;与会人员就相关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处长邹奎做了总结讲话。
▲讨论现场
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对开展国家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威胁的信心和勇气,对于进一步做好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