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从云南再次传来好消息:9月25日,撒坝猪冷冻精液、体细胞等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工作圆满完成。
撒坝猪原产于云南省楚雄州,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鲜嫩等优良特性,已经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7年,“楚雄撒坝猪”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云南省利用撒坝猪做母本,与法系大白猪、长白猪杂交选育,经过13年的努力,于2006年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个具有地方猪血缘的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
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威胁,加大地方猪种优良资源保护力度,助力民族种业可持续发展。2018年12月,全国畜牧总站与云南省畜牧总站,组织协调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楚雄州种猪三家单位,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历时近300天,共同完成了此次采集制作工作,为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云南省另一个国家级保护名录品种-大河猪,已经于今年7月完成了遗传材料采集制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