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业务管理 > 绿色发展

甘肃农业|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格局 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日期:2022-07-01 来源:甘肃农业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充分发挥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带动效应,以扶持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提升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水平为重点,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原则,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利用路径,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是甘肃省畜牧业大县之一。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共支持建设25个子项目,其中:7家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成有机肥(固体和液态)生产线4条,新(扩)建畜禽粪便发酵场地 2万平方米,加工车间6000平方米,处理车间2500平方米,基质车间1000平方米,辅助原料库1000平方米,产品库房2000平方米;建设不锈钢厌氧发酵罐9座,进料系统9套,新增设备及工具车辆等设备64台套,并配套建设其他设施设备;5家大型沼气工程,修建集污池1000立方米,进料池400立方米,进料泵房400平方米,厌氧发酵池10000立方米,贮气柜5000立方米,发电室600平方米,沼气工程配套设备及发电设备5套;10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化粪池5030立方米、堆粪场6160平方米、排污管道2000米、污水暂存池5680立方米、有机肥发酵车间1000平方米;购置固液分离机、吸污车、刮粪板、自动清粪系统等设备24台(套),并配套建设其他设施设备;2家新建规模化养殖场配套,新建过滤池中转池628立方米,新建过滤池有机肥发酵区1000立方米,黑膜沼气池20000立方米,污水收集管道2400米、沼液储存池11.6万立方米及3132亩消纳基地配套设施;新增500平方米好氧发酵生产线一条及配套设施;凉州区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中心,承建的粪污收集运输体系,购置抽渣车20 辆。
  探索多元利用途径,构建综合利用体系。依托区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走出了一条“农户蓄积、公司收购、专业处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2021年全区产生畜禽粪污829.16万吨,资源化利用758.57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49%。2022年上半年,全区畜禽粪污产生量349.48万吨、利用319.84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2%。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项目年新增粪污处理利用量达到91.9万吨。
  一是实现沼气发电“零突破”,形成“一站多能”新模式。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财政联合出资9100万元,建成区域城乡有机废弃物第三方资源化集中处理中心,探索形成了“一站多能”(处理站即加气站、发电站、加肥站)的利用模式,5个站点覆盖17个乡镇约8万人,年供气145万立方米、年产沼肥12万吨,2021年7月我省因此实现沼气发电并网业务“零突破”,累计发电590760kwh,其中发电自用480000kwh,并网发电量110760kwh,并网电价0.242元/kwh,发电收益为26803.92元。“甘肃武威畜禽液体粪肥还田模式”和兰州新融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和“一站多能”农村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及第三批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二是建立收转利用体系,推进粪污集中处理。坚持“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原则,依托黄羊、韩佐等16个沼气站和7个区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成立畜禽粪污收储专业合作社,采取畜禽粪污作价收购或沼渣沼液、有机肥兑换等方式,建立“农户—收储合作社—沼气公司”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利用体系,走出了一条“农户蓄积、公司收购、专业处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三是加强生物有机肥生产,推进粪污肥料化利用。鼓励支持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规模化养殖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利用沼渣、沼液和畜禽粪污生产复合高效生物有机肥,为全区粮食生产、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肥料。现已建成普康生物年产10万吨、北大鑫农年产5万吨、威力特年产3万吨、维尔康年产3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年内可处理利用畜禽粪污45万吨,生产有机肥15万吨。
  四是开展种养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有机肥替减化肥、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替减化肥效果对比试验,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2021年,全区完成粪肥还田技术推广5.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200吨,化肥施用总量较2020年减少2620吨,肥料利用率加权平均值41.12%,较2020年提高0.52个百分点,土壤肥力逐年提升,实现了藏粮于地。
  五是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建管能力提升。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新建、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主体工程与粪污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同时配套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立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运转和资源化利用监管机制,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地理坐标信息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信息,实行一场一档、联网管理、统一编码、直联直报。
  着力推动种养结合,促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广“畜禽粪污+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发展”综合处理模式,建立了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体系。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配方肥和有机肥料,2021年肥料利用率达41.12%。在西营镇高标准化肥减量示范区实现亩节肥20%、肥料利用提高10%、亩节本增效80元。加强粪肥还田技术培训与指导,2021年举办培训班132场次,开展技术指导1300余人次,增强了农户科学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意识,农户施肥习惯也有了明显转变。
  以实施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循环农业试点、乡村振兴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大力推进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措施的集成应用,全区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8万户,联户沼气工程9处、平房集中供气120多户,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18个、楼房集中供气7000多户,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总容积近30万立方米,年可生产沼气1500万立方米,建成粪污堆积发酵场9.3万平方米、化粪池45万立方米,全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