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业务管理 > 绿色发展

甘肃农业|甘肃省2018—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综述

日期:2022-07-25 来源:甘肃省畜牧兽医局 【字体: 打印本页
  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人居环境整治,以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与配套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循环模式和集成技术,努力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2021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省4302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以上,比2015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标任务。
一、项目建设内容
  2018—2020年,在甘州区、凉州区、崆峒区、玛曲县、靖远县、会宁县和武山县等7个县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各项目县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机制,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消除面源污染、提高土地肥力为目标,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7个项目共有子项目683个,其中支持建设36个第三方畜禽粪污收集、储运、处理机构,647个规模及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进行提升改造,年新增处理畜禽粪污量540万吨。7个项目中涉及29个有机肥厂,年处理粪污量150万吨,年销售有机肥66万吨;涉及16个沼气工程,年处理粪污量93.77万吨,年产沼气943万立方;共建设堆粪场面积11.76万平方米,建设氧化塘(沉淀池、化粪池)14.16万立方米,原料车间2.46万平方米,生产及加工车间面积6.16万平方米,成品库面积2.3万平方米,场地硬化面积6.03万平方米,其他设施建设2.91万平方米,购置清粪车、吸粪车、装载机等设备1937台(套)。
二、项目实施成效
  截至2021年底,7个项目县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100%,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1)社会效益。项目已逐步发挥效益,初步探索出第三方机构畜禽粪污收集、储运、处理机制和养殖场户堆沤发酵和水肥一体化,就地就近还田模式。玛曲县结合东西部协作培育引进企业1家。5家企业设计年生产有机肥23万吨,2019年至2021年底收购牛羊粪9.45万吨羊粪,销售有机肥3.655万吨、销售额3126.2万元。凉州区带动广大农户从事生态种植、养殖业及其产业化经营,创造就业岗位500个以上,优先选择项目周边贫困户贫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就业。“甘肃武威畜禽液体粪肥还田模式”和“甘肃武威凉州:创新机制 拓宽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分别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和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2)经济效益。甘州区建立完善了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收储用体系,每年新增畜禽粪污处理能力约98万吨,生产有机肥81.91万吨、年产沼气770万立方米;凉州区年增加处理畜禽粪污91.9万吨,年产沼气985.5万方、沼渣肥5.92万吨和沼液肥44.92万吨,每年产生利润2957.9万元。每年新提供28万吨生物有机肥料可替代9万多吨化肥,可节约资源、能源价值达13440万元;崆峒区新增畜禽粪污年处理能力30万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面积达到25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达到35%以上;靖远县年处理粪污量达到10万吨,年产有机肥2.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500万元以上;建设沼气厂4家,年处理粪污量13.5万吨,产沼气991万方,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以上;会宁县改造提升4家有机肥生产线,每年能够提供15万吨有机肥料,可以替代4.5万吨无机肥料施用,按每吨化肥平均价格为1600元计算,可节约资源、能源价值达7200万元。
  (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崆峒区建设的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终端,构建了粪污资源化利用“金字塔”模式,形成“养殖场户—集中收集中心、大型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线—种植业”的绿色循环发展路子。玛曲县通过实施草原有机肥撒播示范带动项目,撒播有机肥0.763万吨,治理退化草原3.21万亩,逐步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受益。武山县大力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成5万吨有机肥生产线,探索发展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全县每年40万亩的蔬菜种植供应有机肥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了农牧互促、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模式
  1.粪污全量还田模式: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尿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敞开式和覆膜式)贮存,粪污通过氧化塘贮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肥季节进行农田利用。
  2.粪便好氧堆肥模式:以养殖场的固体粪便为主,经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农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
  3.粪污厌氧处理模式:养殖场粪便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沼气发酵罐进行高浓度厌氧发酵,沼气发电上网或提纯生物天然气,沼渣和沼液生产有机肥农田利用。
  4.粪水肥料利用模式: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厌氧发酵或氧化塘处理储存后,在农田施肥和灌溉期间,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
  5.粪便垫料利用模式:将奶牛场粪污固液分离后,固体粪便进行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回用作为牛床垫料,污水贮存后作为肥料进行农田利用。
四、主要措施与做法
  (一)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一是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项目县区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扎实推进项目实施;二是组织项目市县区召开项目工作会和培训班,安排部署工作,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出明确要求,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三是督促项目县及时在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和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上报项目进度,并加强对沼气、有机肥企业、养殖场户等主体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制度。一是各项目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统筹调度、统一指挥,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按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建设单位的监督职责,形成监督合力,对项目建设情况、工程监理、竣工结算审核、审计等进行监督管理;三是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建立完善集中处理机制。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扶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培育粪污集中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甘州区2019年以来,连续出台对第三方专业处理机构的补助政策,2019年每拉运1吨粪污补助10元,2020年、2021年每销售1吨有机肥补助160元。凉州区依托16个区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成立畜禽粪污收购专业合作社,建立收购网点,形成了“农户—收储合作社—沼气公司”的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利用体系。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