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美国农业部、欧盟委员会、经合组织与粮农组织(OECD-FAO)都分别出版或发布了2030年农业形势展望报告,对主要作物产品、畜禽产品和特种作物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趋势作出预测。近期,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对上述三份展望报告中畜牧业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三份报告在对全球畜牧业发展总体态势的判断中,均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下降,并对供给端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各国经济逐步复苏,畜牧业增长也将逐步恢复,但将低于未发生疫情的预期水平。三份报告均认为,宏观政策、消费偏好以及人类和动物疫病状况将成为未来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将导致畜牧业各细分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在消费端,未来10年,全球对肉类(牛肉、猪肉、禽肉、羊肉)和乳制品的消费需求仍将持续增长,但主要受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基于环保政策和消费偏好,发达国家的牛肉和猪肉消费会下降,禽肉消费会上升。在供给端,未来10年全球畜禽产品生产将继续增长,禽肉和乳产量相对于其他肉类增速更高;新增肉类产量将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但美国、欧盟、巴西等主要出口国和中国、印度等主产国仍将居于主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中,未来10年,随着中国等主要猪肉消费国国内产量的恢复,猪肉贸易将会从2020-2021年的创纪录水平快速下降,其他肉类产品和乳制品贸易则保持缓慢增长。
此外,三份报告均认为,人类疾病(如新冠肺炎疫情)和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将成为未来10年中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