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业务管理 > 饲草产业

“这几年草场比以前好多了”

日期:2018-10-25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本页
       9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羊肥草壮。经过多年的草场放牧管理,陈巴尔虎旗查干诺尔嘎查牧民苏日娅家超载的草地慢慢得到了修复。如何把自己家的牧场管理好,是苏日娅以前一直忧虑的问题,直到遇到了牧草体系呼伦贝尔站的专家们,她的忧虑才解开了。

       “他们的试验田就在路边,有啥好东西我们马上就能看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生产队队长介绍:“我们以前觉得种草不是啥难事,没想到一种才发现问题特别多。2008年和牧草体系呼伦贝尔站的专家合作后,这几年草场比以前好多了。”

       他们所说的牧草体系呼伦贝尔站就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第二批建设的4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纵向设有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功能研究室6个,综合试验站24个;横向由28位来自全国的高校、研究院(所)的岗位专家及其团队和24位来自地方研究院(所)的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构成,全体系共400余人,是一支从事牧草技术研发与实战性技术示范的专门队伍。

       国家牧草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站长徐丽君、人工草地生态评价专家辛晓平、青贮技术岗位专家玉柱、干草调制贮藏专家格根图、呼伦贝尔市草原站站长朝克图日前在呼伦贝尔试验站召开的牧草体系本年度第三次“草堂行”培训会上,分别就呼伦贝尔草牧业关键技术研究、呼伦贝尔草地利用研究进展、智慧牧场技术与实践、裹包青贮调制及其产品流通、天然草地干草调制贮藏技术研究、呼伦贝尔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授课。

       徐丽君介绍,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成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员以来,呼伦贝尔人工草地种植区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通过人工草地生态系统设计实现了退耕草地改良向高产饲料基地的转变,促进了呼伦贝尔退化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全面恢复与功能提升。

       “通过五年的连续观测,呼伦贝尔地区草地补播的两种苜蓿的越冬率均在90%以上。”张英俊说。

       据辛晓平介绍,团队围绕体系重点任务、草地栽培管理研究室重点任务、基础性工作和应急性任务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示范与培训工作,通过网络、现场会的形式对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岗位人员、草畜生产模拟专家以及科研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技术交流,以试验、示范的方式促进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区域草地畜牧业和牧草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报记者崔丽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