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业务管理 > 饲草产业

增草节粮,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七届青贮饲料质量遴选活动在青岛成功举办

日期:2025-04-22 来源:《中国乳业杂志》乳业资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4月18日,以“增草节粮,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七届青贮饲料质量遴选活动在青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饲料工业、种植养殖、农业科研等多个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参会。

  此次活动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山东省畜牧总站、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和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粗饲料技术委员会和沈阳胜远创美商务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同时得到了丹麦诺和新元、广州立达尔、微康农业和甘肃普诺贝康的支持。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就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通过“粮改饲”推动农业结构革命、饲草产业的提质增效及技术创新集成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期3天的遴选活动、论坛和展览,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饲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领导致辞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饲草产业作为草食畜牧业的基础,对我国畜产品供应和膳食结构优化至关重要。发展饲草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提升草饲畜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农村部通过实施“粮改饲”项目,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促进了种植养殖双增收。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提高优质饲草料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国饲草料生产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王宗礼表示,当前,我国饲草产业面临供需缺口突出、优质种源长期依赖进口、资源约束加剧等多重挑战。破解饲草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需以系统性思维直面多重挑战:一要通过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约束,针对土地、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快耐旱耐盐碱饲草品种研发,推广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二要以产业升级优化供需结构,推动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粮改饲”政策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缓解优质饲草供给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三要强化产业链协同,建立饲草生产、收储、加工、运输一体化体系,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销精准对接,降低流通损耗;四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以全产业链视角重塑饲草产业生态,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粗饲料技术委员会要继续发挥技术支撑与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表示,目前我国饲草产业正面临发展环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的重大挑战。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作为“粮改饲”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联合全国畜牧总站共同实施了“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促进青贮饲料质量的连续提升。未来,牧医所将加快实施“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强化数字赋能,提升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水平;组建粗饲料科学研究中心,解决卡点问题,打造共建共享共用的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林克剑表示,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在饲草品质提升和养殖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草原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草原草业科研的“国家队”,建所62年始终以“科技支撑草原生态保护利用、科技赋能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初心使命,构建了涵盖草原草业全产业链的学科体系、平台体系和创新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草原所作为饲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行业企业的“燃料仓”,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助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表示,“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启动以来,围绕青贮饲料全链条攻坚克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次论坛紧扣产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既体现了对饲草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也展现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希望大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饲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新一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发展,全国畜牧总站积极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通过强化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宣传引导,初步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并推广了先进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饲草产业起步较晚,存在政策保障不足和人才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项目落地、强化科技支撑、搞好政策协调、讲好产业故事和夯实人才基础,以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主持开幕式

 

《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发布

 

  会上同期发布了《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卜登攀研究员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2018年,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发起了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围绕饲草料种植、调制、评价和利用的全链条,通过创新青贮饲料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创建青贮评鉴公益平台、构建不同区域青贮饲料应用提效的典型案例等措施,有效推动了“粮改饲”项目落地。自行动发起,团队已连续七年发布《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

  2024年,我们对全国21个“粮改饲”省区收贮主体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质量跟踪评价。从报告看,我国青贮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全株玉米青贮综合指数(CSQS)平均值为65.8分,比2018年提高了14.4%,全国58.7%的玉米青贮达优良(二级及以上)水平,同比提高3.2%。不同产区、不同规模、不同畜种间的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差距明显,如黄淮北部地区是玉米主产区和奶牛养殖优势区,所以玉米青贮质量较好;奶牛养殖企业规模越大,青贮质量越好;奶牛企业的玉米青贮质量明显优于肉牛和肉羊企业。

  但我国仍然存在优质饲草供应不足、青贮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技术集成和产业融合不够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优质饲草质量安全跟踪评价、加强地域性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建设全国饲草生产大数据平台、扩大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实施力度方面继续发力。

 

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支持下,优质饲草供给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国饲草种植面积11626万亩,产量10100万吨(折干草),平均亩产869公斤,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表示,为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提升饲草产业战略地位,需要树立好三大理念,一是种草即种粮。饲草能通过动物转化变成肉奶等食物,应当正确看待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下的饲草地位。优质饲草平均亩产900公斤,饲喂牛羊可以减少精饲料450公斤,相当于1.6~1.7亩耕地产出。种草不仅可“化草为粮”,还可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种草效益高。玉米种植的亩均纯收益是649元,成本利润率是65%,相比之下,种植首蓿、青贮玉米、黑麦草、燕麦草的亩均纯收益和成本利润率分别为693元和87%、788元和92%、890元和63%、443元和93%。三是种草可增地。种草可提高农田产出当量,利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种草可改良地力,增加耕地资源储备。耕地复种增产又增效,种植苜蓿每年每公顷能固氮100公斤,倒茬再种玉米或小麦,第1年可以不用施氮肥,第2年、第3年的施氮肥量也非常少。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保障我国奶类、牛羊肉等畜产品供应,优化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下一步将通过分区施策、项目推动、科技支撑、组织保障,不断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探索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沙剑林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张莉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 王彦华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站长 梁显义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 黄莉莉

  来自安徽、河南、贵州、甘肃以及青岛的农业农村部门和推广站代表交流发言。他们介绍,通过“粮改饲”项目,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大规模种植饲料玉米,满足了现代草业发展的需求,各地走出了“以草养畜、种养结合、草畜联动”的新路子,推进了种养双赢新格局。主要做法有: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各地纷纷从省级层面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饲草料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青岛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千亿级的目标,推动草食畜禽产品总产量突破35万吨。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提出要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加快构建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

  二是加强人才引领。人才战略积聚创新发展的合力,各地均成立“粮改饲”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每年举办全株玉米青贮、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收获、加工方面的技术观摩培训活动,推广各类青贮原料全流程标准化操作。2022年以来,贵州省还启动了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行动,连续4年将“粮改饲配套优质青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列入榜单,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揭榜挂帅”和基础性示范服务。

  三是优化模式创新。河南省兰考县创建了“引草入滩、草当粮种、草畜配套、链式发展”模式,在种植端,引进了田园牧歌、河南合博等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饲草种植基地12.5万亩,在养殖端,引进首农畜牧、现代牧业等奶牛养殖龙头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场5个,奶业发展由零基础跃居全省前列。甘肃省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三大举措,创新“饲草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种(养)殖户”“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促进草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双提升。青岛市大力推广畜牧业绿色低碳技术,探索“种养循环”“牧光互补”“盐碱地+饲草种植”等模式,提高饲草料的本地供应。

  四是加速技术集成转化。各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饲草业技术集成,培育饲草新品种,搭建粗饲料快速检测的数据模型和平台,组织制定牧草种植与利用方面的地方标准和技术资料,推进饲草产业化发展。如,河南省建立完善了全省饲草质量评价体系,安徽省还连续8年举办秸秆博览会,开展秸秆产业招商引资。

 

优质饲草高效生产与利用

 

兰州大学教授 李春杰

麦诺和新元中国区反刍业务负责人 王锐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 张晓庆

兰州大学教授 郭旭生

  饲草病害防治是确保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兰州大学李春杰教授介绍,饲草病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推广应用全方位推进,从生态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多维度建立综合防控体系。要加强病原菌基础研究,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推广综合防控技术。

  益生菌发酵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生物技术,正逐渐受到业界重视。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旭生教授指出,乳酸菌添加剂在青贮饲料发酵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新型功能性乳酸菌,它们对饲草的可消化性及家畜的生产和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丹麦诺和新元中国区反刍业务负责人王锐表示,益生菌能抑制病原菌,改善动物胃肠道健康,从而提高饲料消化率,保障生产性能的发挥。安迈康产品研发经理张邦强调,优良的乳酸菌能够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助力饲料提质增效。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高级畜牧师 赵连生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杜文华

安迈康产品研发经理 张邦

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经理 王梦

  积极探索和推广各类粮食与饲料资源,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饲草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高级畜牧师赵连生介绍,“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是落实“粮改饲”政策的重要抓手。牧医所通过开展全国青贮饲料质量跟踪评价、构建全国青贮饲料质量安全数据库、创建青贮饲料质量分级评分指数、开发草畜高效转化利用评价技术、创建“优中选优青贮饲料质量评鉴”技术推广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引导优质青贮饲草料的科学种植、调制、评价、利用,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评价了3573个牧场的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检测感官、营养、发酵、霉菌毒素等28.3万个指标,构建营养参数4195个;发布《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综合评定 综合指数法》等两项行业标准,每年发布《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张晓庆研究员指出,研究显示,使用12.5%麻叶荨麻干草等比例替代高产奶牛TMR日粮中的苜蓿干草后,奶牛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饲喂麻叶荨麻对瘤胃发酵功能还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可稳定奶牛瘤胃pH值,对奶牛的胃肠道健康有潜在益处。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利用麻叶荨麻饲草资源,补充优质饲草不足。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经理王梦介绍,非粮饲料作为植物全产业链产品,具有保障供应稳定、保证植物产品品质安全和一致性、提高产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优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杜文华介绍,北方农牧交错区通过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技术,可充分利用青贮玉米的冬春季空闲期,多收一茬饲草,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饲用小黑麦和黑麦以60:40的比例立体种植时,有利于提升前茬作物的草产量。降雨量低的区域选择饲用高粱作为后茬作物,有利于提升单产,水热条件差的地区选择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混播草地作为后茬作物,有利于提升草产量。

 

第七届青贮饲料质量遴选

 

  据了解,青贮饲料质量遴选活动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征集样品逾5500份,覆盖全国21个省区的960个县。2024年共收集1312批次样品,活动前期已对样品做了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数检测。

  4月1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对样品的感官指标进行评价。专家们以严谨的态度,从颜色、气味、籽粒破碎度、切割长度以及均匀度五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鉴定和分析。在技术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指出,自第一届活动以来,参与评鉴的青贮无论是品相和气味,还是营养指标都逐年提升,今年的青贮揉丝技术更是取得了显著进步。

 

  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第七届青贮饲料质量遴选活动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

安徽省 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
甘肃省 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 甘肃晨光前进牧业有限公司
河北省 富源牧业张家口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 康保县树棠牧业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品元种牛繁育有限公司
河北省 保定市金谷牧业有限公司
河北省 张家口盛达馨养殖有限公司
河北省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
河北省 河北康宏牧业有限公司
河北省 现代牧业(唐山)有限公司
河南省 河南人和春天奶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 新乡市奥天牧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农垦 牡丹江农垦金澳奶牛饲养专业合作社
黑龙江省 黑龙江北安瑞信诚牧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市博浩源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现代牧业(乌拉特前旗)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石嘴山市益农金禾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昊恺农牧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青铜峡市牛首源农牧业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卫市沐沙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盐池县绿汇草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金宇浩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省 潍坊恒祥养殖有限公司
山东省 济宁三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 沂南中地牧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 临清乳泰牧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 现代牧业(汶上)有限公司
山东省 东营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
山东省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牧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 寿光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 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 广灵县海高农牧有限公司
山西省 大同市伊磊二牧牧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 宝鸡澳华现代牧业宝鸡有限公司
陕西省 中垦定边牧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 咸阳润雨晨牧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 现代牧业宝鸡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信诚牧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