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业务管理 > 统计监测

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走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第六站:西北地区)暨2018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第二期)在陕西大荔举办

日期:2018-08-02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本页
       7月25~26日,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第六站)暨2018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第二期)在陕西大荔举办。本次活动是在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承办,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省渭南市畜牧兽医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畜牧兽医局支持举办。

       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石有龙,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刘收选总畜牧师,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杨军香副秘书长,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杨帆站长,陕西省渭南市畜牧兽医局陈经武局长,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民政府张红林副县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畜牧技术管理人员、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有关专家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刘收选和张红林分别致辞,介绍了陕西省和大荔县畜牧业绿色发展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

       石有龙分析了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势和政策,提出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的七个要求。一是转变观念,畜牧部门不能只顾发展生产,不管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也不是要把养殖量压下来,而是要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保持好生产和生态的关系;二是突出重点,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生猪、奶牛、肉牛为主,支持源头减量、设施装备改造升级,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的管理平台;三是建立制度,实现精准及时监管,督促污染治理设施装备保持正常运转,落实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四是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大县是污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和关键,养殖大县充分利用大县资金,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具体的路径和模式;五是种养结合,各地要立足实际,以发展新型种养结合模式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地定养、以养维地的农牧循环模式,促进种养业达到持续平衡,实现植物、动物、环境的和谐统一;六是政策要落地,国办除提出几个主体责任以外,还提出了沼气发电、生物质天然气、税收即征即退等一系列措施,要认真落实到位;七是压实责任,国办48号文提出了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负主体责任,同时提出了税务、电力、发改、土地等部门的责任,只有这些部门都进入角色,才能完成任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是农业部门的责任,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共同合作,协同推进,才能实现目标。杨军香主持开幕式。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一是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第六站: 西北地区),二是2018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第二期)。三是现场考察。


一、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第六站:西北地区)
(一)启动仪式

       新时代畜牧业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行业的责任与担当。本次活动以“畜牧业绿色发展在行动”为主题,重点聚焦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石有龙、刘收选、杨帆、陈经武、张红林等五位领导共同启动了第六站西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

 


启动仪式照片


(二)榜样的力量

       本次活动中,西北地区推荐了大荔牧原无害化处理中心、宁夏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银滩牛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有限公司、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他们在生猪、奶牛、蛋鸡、肉羊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方面做出了典型示范。石有龙、刘收选分别授予这5家企业代表“榜样的力量”绶带。

 

榜样的力量照片


(三)推介典型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技术模式,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使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环节实现有效对接,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格局,6位企业代表分别就生猪、奶牛、蛋鸡、肉羊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典型案例做了发言。

企业代表照片

陕西大荔牧原农牧有限公司 王卓总经理
陕西农垦牧业华山牧场 邓清涛副总经理
青海金银滩牛羊养殖有限公司 孙彦立厂长
宁夏青铜峡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强总经理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有限公司 葛建军主任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张希云董事长

二、2018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第二期)

       联盟邀请9位专家就粪污全量还田、粪污堆肥利用、粪水肥料化利用、粪污能源化利用、粪便基质化利用、粪便垫料化利用、粪便饲料化利用、粪便燃料化利用、粪便达标排放等9种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详细讲解。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国学、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培训。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国学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国学讲授了“粪污全量还田模式”。他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方式及途径,二是全量还田概念、工艺流程与诊断分析,三是国外粪污全量还田研究进展,四是国内粪污还田研究进展。他还对国内不同规模、特点的粪污全量还田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他表示,全量还田技术还做不到100%物质和能量利用,应进一步研发更有效的集收集、处理、储存、回用与一体的智能化高效集成技术,在技术和模式上进一步挖掘,应建设全量还田长效运行机制,从管理和补贴上要有相应办法。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兴明

       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兴明讲授了“粪污堆肥利用模式”。他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堆肥模式技术与应用,二是采用堆肥模式的条件,三是堆肥模式处理粪便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他表示,干清粪模式是采用堆肥资源化有机肥利用的必要条件,并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畜种采用堆肥模式的改造要求和投资费用情况。他还介绍了异位发酵床模式在畜禽粪便资源化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董仁杰

       3.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董仁杰讲授了“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他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畜禽养殖粪水的特点,二是农田施用土地承载力,三是各国沼肥施用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四是粪水(沼液)利用模式及典型案例。他还介绍了散户养殖粪污循环利用的博白模式及超大型养殖场的粪水处理对策。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

       4.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讲授了“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他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选择能源化技术,二是能源化技术发展情况,三是能源化技术应用需要关注的问题。他表示,沼气不是万能的,但在处理农业有机物废弃物中,没有沼气却是万万不能的,沼气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的纽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利

       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利讲授了“粪便基质化利用模式”。她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畜禽粪便理化特性及安全性,二是育苗栽培基质重要特性,三是畜禽粪便基质化利用技术模式。她介绍,基质是无土基质栽培的基础,除支持、锚定植株外,基质还可以中转来自营养液的养分和水分为植株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施正香

       6.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施正香讲授了“粪便垫料化利用模式”。她主要介绍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垫料利用对奶牛场粪污治理的意义,二是国外对牛床垫料的研究进展,三是奶牛场粪污处理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四是牛粪再生垫料的生产方式及设备,五是牛床垫料使用过程中的要求。她表示,奶牛场散栏饲养模式的推广使奶牛卧床垫料需求量大增,牛粪纤维含量高,适宜做成牛床垫料。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海涛

       7.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海涛讲授了“粪便饲料化利用模式”。他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蚯蚓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及产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背景,二是蚯蚓处理畜禽粪便技术,三是蚓粪和蚯蚓的利用。他介绍,蚯蚓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基本思路是:对养畜场的粪、尿、冲洗污水进行三质分流→地面集约化养殖蚯蚓消化畜粪→畜尿与蚓粪均匀混合制作蚓粪肥料基料→ 冲洗污水通过物理、生物处理后循环利用→ 产出的蚯蚓供饲料、食品、制药、农业等利用。优点是:规模大小灵活,因地制宜;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和潜在环境威胁,碳排放量小;工艺流程简单,实施技术难度低,易掌握;可以得到优质蛋白(蚯蚓)和类腐殖质物质(蚓粪);投资少,效益高,产业前景好。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娄玉杰

       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娄玉杰讲授了“粪便燃料化利用模式”。她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畜禽粪便的形成和特性,二是用作燃料化的粪便收集、储存,三是粪便燃料化利用模式。她表示,粪便燃料化技术,在冬季寒冷地区和草原放牧区域,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尤其是非种植季节,粪便作为有机肥不能利用时,生产燃料块是解决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粪便燃料化技术在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邓良伟

       9.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邓良伟讲授了“粪便达标排放模式”。他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畜禽粪污处理后要达到的标准,二是总体工艺流程,三是厌氧-好氧处理,四是物化处理。他还对猪场废水达标处理的总费用进行了估算。他表示,粪水深度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不需要建设大型粪水贮存池,减少粪污贮存设施用地;但粪水处理成本高,大多数养殖场难承受,适用于养殖场周围没有配套农田的规模化猪场和奶牛场。


三、现场考察

       7月25日上午,在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参会代表们考察了大荔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和陕西农垦牧业华山牧场,现场见证陕西省为贯彻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做出的探索与努力。
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这两个养殖企业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技术模式科学实用,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1.大荔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生猪)
       公司系牧原股份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3日,注册资本1.6亿元。公司总结出一套“节—保—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沼渣、沼液等资源为主导,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构建“养殖—沼肥—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猪舍实现供水、通风、降温、治污等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圈舍加装喷淋除臭墙,减少臭气。粪污全部采用管道密闭运送,经固液分离,固液加工有机肥,液体存放至密闭黑膜氧化塘发酵,经熟化施用农田。在病死畜禽处理上,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保险联动”为原则,建设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运营过程中采用“分场收集、密闭运输、全程监控、进出消毒、机械破碎、高温高压化制法”集中处置,最终产生生物油、肉骨渣、蒸汽冷凝水。病死猪密闭运输、高温化制、压榨分离,做到“病死猪零流失、病源零传播、环境零污染、监督零盲区”,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保证食品安全,杜绝疫病传播。

       2.陕西农垦牧业华山牧场(奶牛)
       牧场成立于2014年1月10日,总投资4.6亿元,现存栏奶牛9000头。华山牧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采用包括粪便好氧堆肥、垫料回填、沼液回冲、粪水肥料化利用的综合模式。采用雨水分流模式,将雨水收集排放。投资63.76万元在牛场安装刮粪板,2小时刮一次,每次半小时,将粪便收集到主粪沟,通过管道进入集污池进行固液分离,投资790万元安装2台进口固液分离设备。固液分离后,液体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一部分用于发电,保障牧场生产生活用电,其余沼气用于产生蒸汽,为生产生活供暖;沼渣进入固液分离设备;沼液部分通过管道进入粪沟循环利用,部分混合水后通过4.5千米外排管还田周边2万亩土地。固体通过槽式发酵(BRU),部分晾晒后作为牛舍垫料回填;部分进行二次发酵,生产有机肥。

活动总结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发展,推动畜牧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这对畜牧业发展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大机遇。联盟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宗旨,拟于2017—2018年走进全国七大区域举办“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以实际行动去彰显畜牧人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活动为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第六站,重点关注西北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活动得到了参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参观的现场和专家讲授的技术实用、接地气,有助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了方法借鉴,感到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希望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继续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推介到全国各地。

       畜牧业绿色发展事关长远,事关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联盟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以新作风创出新作为,努力开创畜牧业绿色发展新局面。

 

会场掠影

相关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