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牧业生产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德畜牧业合作如何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扩大项目影响力版图?绿色发展、生物安全、动物福利等多重要求下,项目工作怎样紧跟企业现实需求,让交流更加密切、合作更加高效?
11月20日-22日,一年一度的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和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围绕年度总结与后期工作的主题,来自中德双方项目管理、实施机构领导和项目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交流,相互切磋,共谋发展。
▲全国畜牧总站时建忠书记讲话
“作为一期项目的延续,二期项目对前者最好的答复就是顺应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与现实需求,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扩大项目影响。”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在讲话中给出这样的思考。
务实为王,赢得合作好口碑
项目实施九年来,中德双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落实合作内容,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丰硕成果。牛业项目稳扎稳打,成效显著;猪业项目后来居上,硕果累累;气候项目高效推进,成果可期。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王宏前副巡视员评价,畜牧项目已成为中德农业合作的亮点。
▲农业农村部王宏前副巡视员致辞
——引进先进遗传物质。极大推动了示范单位乳肉兼用牛遗传改良进程,展现了其优良的产奶产肉性能,反响极佳。
——技术交流培训。12期“走出去”赴德国专项培训活动和20期“引进来”国内技术培训班,内容丰富多样,累计培训达1300余人次。参与培训的示范单位工作人员回到岗位后,无论在本场的日常管理还是在饲养技术的提升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示范单位综合生产水平较项目实施以前有了显著改善。
——针对性技术服务。组织专家入圈舍现场指导,给生产一线的饲养人员提供技术建议,并在之后针对各场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考察指导报告,累计现场技术指导了70余人次。牛业项目中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对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为示范单位在牛群管理、牛群营养健康等方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气候项目中,针对牛舍内异味大的问题,中方专家入舍布置监测设备,配备专人开展舍内试验,为牧场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具有科学数据支撑的建议做法,解决了示范单位在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燃眉之急。
▲中德牛业、猪业和气候项目示范单位授牌
在一期项目的成果示范带动下,各企业踊跃报名加入项目合作中,经过中德双方的多次深入沟通和协商,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二期项目7家牛业、2家猪业和4家气候项目示范单位。牛业项目中,新疆和黑龙江以示范区的形式、河北以开放平台形式开展项目工作。
▲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处处长杨红杰、德国ADT项目管理与咨询公司格鲁伯博士共同主持开幕式
守正创新,激发合作新动力
2007-2011年,通过实施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合作项目,从德国引进优质冻精,在中国6个省区成功引进、推广了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受到项目地区牛场和养殖户的欢迎。在此基础上,两国农业部决定扩大畜牧业合作。2011年成立了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合作领域从乳肉兼用牛扩大到奶牛、生猪,合作方式从引进冻精,扩大到技术交流、商贸合作等。
项目合为时而立,内容合为事而定。
▲颁发《猪场生物安全推荐手册》和《兼用牛数据记录规范手册》
猪业合作中,中德双方专家就现阶段面临的疫病防控问题,结合德国猪场生物安全工作要点,将养殖生产各环节生物安全防控的关键内容集合成册。中德双方密切配合、共谋出路、同渡难关,切实保护了示范场猪群生产力。牛业合作中,中方专家结合示范场存在的短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兼用牛全生产链数据采集手册,为牛群健康养殖、牛肉(奶)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气候项目中,借鉴德国反刍动物的过瘤胃保护技术加入牦牛舔砖饲料产品中,不仅减少了高原地区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过量氮排放的环境问题,更为青藏高原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抗灾保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及产品保障。
▲专家报告
研讨会上,邀请中国农科院崔尚金研究员、朱化彬研究员、朱志平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雅春教授和北京农学院郭凯军教授,以及德国奥登堡工程公司奥登堡教授、国际农场比较网络研究公司博林博士授课。不仅有一直以来都关注的动物育种繁殖领域,还涵盖了生物安全与畜禽疫病防控、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和环保领域。从畜牧业生产相关各领域、多角度为示范单位展示了前沿技术成果和良好做法案例。
融合发展,探索合作新机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畜牧生产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畜牧生产国和畜产品消费国。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畜牧生产加快转型升级,对畜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德国畜牧业历史悠久,产业发达。两国合作领域宽广,有共同的合作意愿。
▲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
▲牛业、猪业和气候项目圆桌会议
对于接下来的项目工作,时建忠书记指出“三好”。一是要总结好。总结以往取得的项目成果和经验,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全国畜牧总站作为国家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独特优势,继续完善合作机制,按规定完成项目协议工作。二是要宣传好。已开展多年的牛业和猪业合作项目示范效果非常显著,要着力将示范单位取得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希望在先期合作领域开展技术交流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畜牧业其它相关领域,提高中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要谋划好。二期项目将于2021年6月结束,项目结束并非终点,要考虑如何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探索以何种形式继续开展和延续项目工作。对于气候子项目,主题契合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目前,这部分工作进展顺利,但却即将结束,更应积极谋划如何进一步实施这部分项目工作。
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指导委员会和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研讨会已举办了五届。无论是中德方双方项目管理实施单位还是德方项目企业和中方项目示范单位,有一种共识:以创新赢得机遇,以务实凝聚力量。
统筹各方力量,扩展项目影响,成绩已然不小,任务依然艰巨,未来空间广阔,友谊继续加深,合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