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技术三种。
物理预处理技术包括膨化、蒸煮、微波加热等,主要是通过水、热力、机械等物理作用改变饲料原料的物理性状,减少咀嚼的压力,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同时可以使淀粉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变性,降解饲料原料中大部分抗营养因子,增加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和作用效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膨化是通过挤压膨化机将饲料原料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作用下熔融和熟化,破坏饲料原料的细胞壁和化学结构,降解抗营养因子,提高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改善饲料消化率。蒸煮是通过湿热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微波加热则是利用微波的能量特征,对饲料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微波加热因具有受热均匀、速度快等优点在饲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学预处理技术是利用酸、碱等化学品处理饲料原料,可以破坏原料中的结晶区,增大原料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如增加纤维素酶的可及性和酶解转化率,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同时,也能打开多糖与木质素之间的醚键,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化学预处理技术在粗饲料中应用较多,如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碱化处理以及氧化处理。
生物预处理技术包括微生物发酵技术、酶解技术、酶菌协同发酵技术等。目的均是降解饲料中大分子物质、抗营养因子或毒素,能把饲料中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大量易于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还能产生特殊的香味,进而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或饲用价值。另外,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可以维持畜禽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进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