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方案要求,围绕“摸清现有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发掘新畜禽遗传资源”目标任务,截至8月31日,和田地区已全面完成入户普查工作,普查录入行政村1715个,数据录入率94%,占全疆行政村总数的21%。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将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列入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落实。4月26日,自治区召开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后,行署分管领导亲自负责安排部署和田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研究制定了《和田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成立了由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双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技术专家组,统筹全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各县市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副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兽医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地、县、乡三级组织领导到位。同时,将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纳入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每10天召开一次普查工作调度会,指出问题,督促整改,确保进度,保证普查质量。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努力营造普查工作良好氛围。和田地区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条幅、一封信、普查宣传红马甲、小红帽等形式开展了广泛宣传,在地区电视台、《和田日报》、和田微信公众号滚动刊播《和田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公告》,在各县市电视台、乡村广播播报《致和田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调查对象的一封信》,为乡镇街道统一制作宣传条幅100条,为普查员购置发放印有“和田地区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宣传红马甲、小红帽2400套,形成了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的很好局面。
三、培训动员,试点示范,充分调动各级责任单位普查工作积极性。6月28-30日,和田地区在墨玉县喀尔赛镇恰其库木村开展完成普查试点工作,通过普查和田畜禽养殖现状总结普查经验。7月6日召开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动员会及技术培训会,统一部署在全地区利用一个月时间,每个县市安排1个乡镇开展普查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8月1日,召开试点乡镇和田县布扎克乡普查工作推进会,全面安排和田地区普查工作,进一步明确地、县、乡三级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办公室、专家组、普查组、核查组的组织构架、工作责任、时间表、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责任,调动各级责任单位的普查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和田地区共举办培训班150期培训覆盖普查员4209人,召开地县推进会9场,发放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志8套,普查操作手册500套,系统录入操作手册90套,普查工作明白纸35000张,有序推动了普查工作。
四、健全机制、细化分工,强化对普查工作的技术支撑。
为有序有效推进和田畜禽普查工作,和田地区通过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普查工作分工,强化对普查工作的技术支撑。一是建立健全了普查工作“五项”机制,即:地县乡普查机构的普查领导机制,地县乡普查专家组的技术支撑机制,地县乡专家组包联乡村指导机制,乡村联动普查核查工作机制,试点普查经验推广工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了基层普查工作组“三支力量”的作用,分别是:县乡村畜牧兽医专业干部,乡村草原管护员、村级防疫员、配种员队伍,村大队长、会计、小队长、十户长、大中专学生等。三是推广了普查工作“五步法”,即:先宣传再动员,先培训后普查,先试点再推广,先一户再全村,先一村再全乡推进。四是普查工作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普查标准,统一普查要求,统一普查入户登记表填写规范。五是建立了畜禽品种确认“二查一问”工作法,一查自治区畜禽品种鉴别参考图册,二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及其品种介绍二维码,一问就是通过微信群逐级询问专家。和田地区组建地县乡普查技术交流微信群96个,建立了自治区、地区、县市、乡镇四级技术专家联系2小时解答问题。六是建立督导反馈工作机制。和田地区抽调工作人员,定期对县乡普查工作、系统录入工作开展调研指导,召开视频调度会3次,下发普查办公室指导文件7个,通报文件4期,及时推送问题,总结经验,规范工作。七是实现普查工作“二个不漏”。即:每个村不漏一个家庭或养殖单位,按照户籍台帐确保一户一档,养殖合作社、企业按照所在行政村进行普查登记;每户不漏一只畜禽,确保单元内所有畜禽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