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资源普查是种业振兴的重要任务,是立志打好种业翻身战的第一仗。自今年初部署开展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以下称“三畜普”)以来,合肥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落实组织领导、强化支持保障、狠抓工作推进,“三畜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应普查的12区县151乡镇(街道)1702个行政村(社区)均完成了面上普查工作,获得了全市畜禽种质资源品种状况、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的最新数据资料。
(县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信息登记工作)
为做好“三畜普”工作,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合肥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发放了普查操作手册,成立了近300人的普查队伍,组织线上技术培训,累计上门登记信息近千次,普查信息均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初步普查出黄淮山羊、淮猪、巢湖鸭、皖西白鹅、江淮水牛、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等8个畜种16个品种的国内外纯种畜禽遗传资源,群体数超56万个,登记1个新发现资源。
(市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赴保种场现场核查)
我市“三畜普”工作以县域为单位,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开展进村入户普查,实现了地域全覆盖,不漏一村、对象全覆盖,不漏一个品种。下一步,市级将开展数据审核工作,做好现场核查和信息比对,根据省普查工作办公室和省级技术专家组安排,做好我市畜禽遗传资源基本信息登记和性能测定,完成新发现遗传资源的初步鉴定等工作,编写合肥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状况报告。
我市是畜禽种业大市,现有生猪、山羊等品种的国家级核心育种场3家,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3家,祖代以上种畜禽企业10家,父母代畜禽企业63家,2020年度畜禽种业产值超45亿元。我市将按照“五种并进”的思路,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之都”,开展黄淮山羊、淮猪、巢湖鸭等地方优质畜禽资源保护利用,做到有序开发利用,推动我市畜禽种业做优做强,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主产地或保种场在我市三个地方种质资源品种)
根据计划,此次“三畜普”工作从2021年开始,到2023年底结束,共3年时间。是继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的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后的又一次重大普查行动。与前两次相比,本次“三畜普”组织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将全面摸清畜禽资源家底,发布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刘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