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技术关键点 |
具体内容 |
发情监测 |
观察与设备辅助 |
每日至少3次定时观察;使用计步器、活动监测器辅助。 |
记录管理 |
建立发情记录表,记录发情时间、症状等信息。 |
|
人工授精 |
精液选择 |
依据品种、系谱、生产性能筛选。 |
操作规范 |
遵循精液解冻标准化流程;授精时严格消毒,规范操作手法。 |
|
妊娠诊断 |
诊断时间 |
配种后28—35天首次诊断,配种后60—90天复检。 |
诊断方法 |
采用直肠检查、B超等标准化方法。 |
|
数据化繁殖管理 |
档案建立 |
记录每头牛繁殖历史、配种信息、妊娠结果等指标。 |
KPI监控 |
监控空怀天数、受胎率、产犊间隔、流产率等指标。 |
|
数据分析 |
定期分析数据,调整管理策略。 |
|
精细化养殖管理 |
营养管理 |
根据繁殖周期调整日粮;体况评分控制在3.0—3.5;关键时期加强营养补充。 |
健康管理 |
预防繁殖系统疾病;定期体检与疫苗接种;做好蹄部健康管理。 |
|
环境管理 |
管理卧床、通风、温度等;减少噪音、混群等应激因素。 |
|
技术应用 |
繁殖技术 |
应用同期发情、性控冻精、选种选配、DHI测定等技术。 |
信息化工具 |
使用繁殖管理软件、移动端采集数据、自动化发情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