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位置: 首页 > 业务管理 > 奶业振兴

连云港东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数据赋能精准繁殖技术

日期:2025-07-22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 【字体: 打印本页
  一、技术背景
  连云港东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始建于2019年,设计存栏6000头,现存栏5500余头。面对奶业市场低迷压力,牧场以提高繁殖效率为核心,持续优化繁殖流程,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11吨,生鲜乳质量优于欧盟标准,是国内知名乳企优质奶源供应基地。通过科学的繁殖管理,助力牧场实现节本降耗,提升繁殖效率,挖掘经济潜力。
  二、适宜区域
  适用于各类规模牧场。
  三、技术内容
  (一)繁殖流程标准化
  1.发情监测流程
  (1)定时观察。饲养人员每日至少3次定时观察(清晨、午后、傍晚)奶牛行为(爬跨、静立接受爬跨)和外阴变化等发情征兆。
  (2)设备辅助。应用计步器、活动监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奶牛活动量、体温等数据,减少人为观察的误差与疏漏。
  (3)记录详实。详实记录每次发情的具体时间、持续时长、典型症状(如食欲减退、频繁爬跨、外阴红肿等)及环境因素,为后续繁殖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2.人工授精流程
  (1)精液科学选择。严格依据品种、系谱及生产性能筛选遗传性状优良、健康无病且繁殖性能突出的种公畜精液。
  (2)解冻操作规范。严格控制解冻温度、时间及操作环境,避免因温度骤变或操作不当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3)授精操作规范。授精时全面消毒器械、生殖道及手部,规范操作手法,提高受孕率,降低感染风险。
 
图1 牧场员工正对奶牛进行人工授精
  3.妊娠诊断流程标准化
  配种后28—35天首次诊断,60—90天复检;采用直肠检查(经验判断子宫形态)与B超(直观显示胎儿图像及心跳)。
图2 牧场员工利用B超进行妊娠诊断
  (二)繁殖管理数据化
  1.建立完善繁殖档案。记录每头牛的发情、配种、妊娠诊断及分娩的全周期繁殖信息,便于追溯和责任划分。准确计算预产期,合理安排饲养计划,提前做好接产准备,保障犊牛安全降生。
  2.关键绩效指标监控。重点跟踪空怀天数、受胎率、产犊间隔、流产率等核心指标,实时掌握繁殖效率。
  3.数据分析与应用。定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繁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如调整配种时间、更换精液供应商,或优化营养配方,实现繁殖管理的持续改进。
  (三)养殖管理精细化
  1.营养管理。根据母牛不同阶段科学调整日粮以保证营养均衡;成母牛体况控制在3.0—3.5以提升繁殖性能;围产期和配种前期等关键时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为分娩和受孕储备充足营养。
  2.健康管理。重点防控子宫炎、卵巢囊肿、胎衣不下等繁殖疾病,定期检查生殖系统并及时治疗;严格执行防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以提高群体免疫力;重视蹄部健康,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蹄部预防蹄病。
  3.环境管理。做好卧床、通风、温度等环境管理,为母牛提供干净、干燥、温暖的生活空间,以减少应激反应;减少噪音、混群等应激因素,减少环境变化对母牛的刺激,维持其生理和心理的稳定状态。
  (四)技术应用
  1.同期发情技术。同步发情时间,集中配种管理,提高繁殖效率。
  2.性控冻精技术。按需实现性别定向繁殖,优化牛群结构。
  3.DHI测定技术。每月进行,科学判断泌乳牛生产情况,对牛群科学分群。
  4.信息化工具。借助繁殖管理软件高效管理数据并支撑决策;移动端即时记录上传数据;通过自动化发情监测系统提高效率与准确性。
  四、关键点控制
  该技术涉及多个关键控制点及对应的控制措施或手段,详见下表:
表1 关键点控制措施及手段

类别

技术关键点

具体内容

发情监测

观察与设备辅助

每日至少3次定时观察;使用计步器、活动监测器辅助。

记录管理

建立发情记录表,记录发情时间、症状等信息。

人工授精

精液选择

依据品种、系谱、生产性能筛选。

操作规范

遵循精液解冻标准化流程;授精时严格消毒,规范操作手法。

妊娠诊断

诊断时间

配种后2835天首次诊断,配种后6090天复检。

诊断方法

采用直肠检查、B超等标准化方法。

数据化繁殖管理

档案建立

记录每头牛繁殖历史、配种信息、妊娠结果等指标。

KPI监控

监控空怀天数、受胎率、产犊间隔、流产率等指标。

数据分析

定期分析数据,调整管理策略。

精细化养殖管理

营养管理

根据繁殖周期调整日粮;体况评分控制在3.03.5;关键时期加强营养补充。

健康管理

预防繁殖系统疾病;定期体检与疫苗接种;做好蹄部健康管理。

环境管理

管理卧床、通风、温度等;减少噪音、混群等应激因素。

技术应用

繁殖技术

应用同期发情、性控冻精、选种选配、DHI测定等技术。

信息化工具

使用繁殖管理软件、移动端采集数据、自动化发情监测系统。

  五、应用效果
  (一)显著提高受胎率,降低配种成本与淘汰损失。
  青年牛首配受胎率可达65%以上,条件优良时超过75%。对大型牧场而言,受胎率每提高10%,单头牛缩短约1个月饲养成本(按35元/天计算节省1050元),减少冻精和激素费用至少300元。繁殖率提升1%,1000头牧场减少10头淘汰,降低6万元损失。
图3 不同牧场经产牛受胎率与淘汰率对比
  (二)缩短成母牛的胎间距,节约养殖成本。
  通过优化管理提高受胎率,可缩短胎间距、减少空怀时间,延长奶牛使用寿命,降低成本。3胎以上奶牛多使用1个胎次,可增加1—1.5万元利润。
相关附件下载:
连云港东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数据赋能精准繁殖技术.pdf

相关推荐

返回网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提醒您:
您正在离开本站!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