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背景
京瓦牧业(北京)有限公司,存栏奶牛500多头,平均产奶量约40kg/天。含轴高湿玉米应用技术减少了玉米烘干成本和过程损失,提高玉米干物质产量,增加奶牛产奶量并降低饲料成本。
二、适宜区域
适用于各类规模奶牛养殖场。
三、技术内容
(一)含轴裹包高湿玉米制作
1.收割。收获时玉米应处于完熟期,使用玉米穗收获机摘穗去除大部分外包和茎后,运输到制作现场,收割时玉米棒上允许保留2—3片苞叶、水分控制在35%—45%为宜。
2.粉碎。使用传送带粉碎设备(辊筒磨、锤片式粉碎机/滚筒式粉碎机)将去除苞叶后的含轴籽粒进行粉碎。粉碎后完整的玉米籽粒应不多于5%,同时避免过度加工。如果采用碾压处理,每粒籽粒需要被破碎至4—6片。
3.裹包。制作高湿玉米时,需要尽快粉碎并裹包。使用14层膜裹包,其中里面6层膜用于定型,外面8层膜用于防止漏气和加固。理想的压实密度为750kg/m3以上。
裹包时可使用多种发酵添加剂优化微生物环境,第一类为促发酵菌种:如植物乳杆菌(同型发酵,产乳酸);第二类为抑制开窖后酵母菌繁殖菌种:布氏乳杆菌(异型发酵,产乳酸和乙酸),减少开窖后的发热,保持湿贮的有氧稳定性;第三类为降低pH的丙酸或丙酸混合物(丙酸、乙酸、苯),给乳酸菌发酵创造适宜环境,发酵良好的高湿玉米pH一般会下降到4.0—4.3。
4.保存。裹包完成后,做好记录,贴上二维码标签,堆放在防鸟防鼠的区域。
5.开封使用。经过60天发酵后营养基本稳定,可以开包饲喂。为了提高淀粉的消化率,更好地保证瘤胃能氮平衡和控制霉菌毒素的产生,可以按干物质重量等量替换干贮玉米(粉碎或碾压)或压片玉米。
(二)含轴高湿玉米的使用
1.在制作奶牛TMR时,先混合奶牛预混料、蛋白饲料和其他小料,然后与含轴高湿玉米混合,最后与青贮玉米等粗饲料混合。
2.使用含轴高湿玉米可替代50%以上压片玉米,替代量按干物质重可达到1kg—3kg。
四、关键点控制
(一)为防止霉变,高湿玉米制作时水分需控制在35%—45%。
(二)发酵过程中应使用添加剂调节细菌丰度,且发酵时间建议至少60天,以确保发酵效果。
(三)不同种类的高湿玉米在使用剂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本技术主要针对含轴高湿玉米。
五、应用效果
含轴高湿玉米的制作减少了玉米烘干成本和烘干过程5%—10%的损失,同时由于利用了玉米芯,玉米干物质产量提高10%—15%。可替代基础日粮50%压片玉米(干物质计),饲料成本下降0.63元/天·头、产奶量提高1.75kg/天·头,生鲜乳收入增加5.37元/天·头,经济效益增加6.00元/天·头。含轴高湿玉米采用就地收割、就近发酵的方式,减少烘干、运输环节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较传统饲料降低40%。